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TBT资讯

“污染地块治理”技术标准出炉加速推动土壤修复产业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14-03-04

  污染地块治理将提速。近日,环保部发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场地术语》五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下称五项标准),为污染场地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将自7月1日起实施的五项标准均为首次推出的国家性技术导则,构成了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

  污染场地又称污染地块,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经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确认其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地块)。

  污染场地环保标准初成

  中国土壤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在五项标准编制中曾提过相关建议。他称,五项标准主要在程序上指导修复企业开展业务,规范土壤修复市场,减少从业者的风险,对土壤修复产业将产生推动作用。

  目前,污染场地修复可参考的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指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小、项目指标少,而《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的适用范围窄、暴露途径少、技术路线旧,对具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支撑作用不足。

  据其介绍,五项标准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法规标准,结合近年来国内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修复工作实践,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场地环境管理技术原则、模型和路线图,规定了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场地环境监测、健康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程序、工作内容、技术要求,规范了相关术语定义,初步形成涵盖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主要环节的国家环保标准体系。

  该负责人称,由于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具有上位法不健全、地域差异大、环境影响因素多、作用机理复杂等特点,其环保标准的作用定位及制定原理与大气、地表水环保标准有重大区别,是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难点领域。

  历时多年编制

  五项标准编制至今已历时5年多。高胜达称,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在相关标准上一直未形成共识;此外,由于国内污染土壤修复案例不多,标准制定可参考的样本量不足够大,出于慎重考虑,编制过程拉长。

  上述环保部负责人称,环保部于2006年启动了场地环境管理配套标准制定工作。该负责人称,当前实施五项标准面临三方面制约:一是专业人才缺乏,拥有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知识以及经验的从业人员少;二是基础资料缺乏,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关键参数的取值本土化还不够充分,场地环境档案和历史资料少,已有的档案资料往往也不规范;三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污染场地监测、评价、治理、修复技术装备缺乏,相关专业设备受国外制约。

  需要指出的是,五项标准以技术性规定为主,未规定相关管理要求,也未涉及土壤修复的质量标准。

  1995年实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于2009年开始修订,但该标准目前仍处于修订状态。一位业内人士亦指出,五项标准只是技术体系标准,目前急需土壤污染防治法把一系列技术导则和标准串联起来,形成体系。目前,环保部正在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也在制定中。

关键字: 污染地块  治理  技术标准  土壤修复 

QQ:2804879579
检测通手机版,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