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中国出入境检疫检疫协会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 | 日本厚生劳动省 | 世界卫生组织
欧洲食品安全局 | 食品法典委员会 | 英国食品标准局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 | 美国化学安全和危害调查局 | 国际标准化组织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 韩国认可认证局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4-10-17
10月15日消息,2014年2月,宁波某企业出口意大利的一批价值8000多美元油炸锅由于网篮材料表面镀镍导致重金属含量超过意大利标准要求,遭到欧盟食品与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处理。经调查,虽然该批货物符合欧盟标准要求,但是由于意大利标准在部分指标要求上高于欧盟普遍要求,因此该批货物仍然被该国海关拒绝入境遭到了退运。
宁波检验检疫部门给出的数据显示,像这样在欧盟成员国遭遇不同标准“待遇”的现象正逐渐困扰着宁波出口企业。虽然欧盟委员会在《建立内部市场白皮书》中明确指出,欧洲共同体要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内部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商品能够不受限制地自由流通,但是欧盟成员国在维护公共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从而导致各成员国在制定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正在被各成员国政府、工业或企业用于阻挡产品的进口。
随着宁波地区出口欧盟货值金额的不断增长,“宁波制造”面临欧盟通报的风险正在日益加剧。以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系统(RAPEX)通报为例,经查实今年前九月宁波出口产品遭欧盟通报案例高达23起,同比大幅增长21%。宁波出口企业想持续开拓欧盟市场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从而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占据中高端市场。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应以多元化市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欧盟市场积累的竞争优势,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在国际市场的升级突围。
频繁通报出口欧盟风险加大
检验检疫部门经过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宁波制造”被通报的案例呈上升趋势,涉及的产品大类和风险种类逐年递增,在2011年期间,宁波市出口产品遭欧盟通报主要为存在触电、火灾、烧伤等风险的灯具、低压电器、小家电。而到了2014年又新增加了存在人身伤害等风险的阀门、园林工具、烟雾探测器等产品。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1至2013年,在众多遭欧盟通报的案例中,质量管控不严在总的不合格原因中所占比重依次为23.5%、40%、61.5%,逐步取代了先天设计缺陷成为出口产品不合格首要原因,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已成为“宁波制造”进军欧盟中高端市场的发展瓶颈,这也加剧了宁波出口中小企业开拓欧盟市场的风险。
此外,部分国外客户和中间商为了赶在销售旺季前将货物上架,明知进口国对于特定产品有特殊要求,依旧通知国内生产企业尽快发货。而部分出口企业为了赢得订单同时节约相应的检测费用和时间,抱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问题产品“闯关”成功。然而,出口产品一旦被进口国官方抽查不合格,中间商和国外进口商往往回避自身原因,将不合格原因引向产品生产责任,国内出口商对此有苦难言。
相对于客户与企业自身因素外,地方保护主义抬头也使宁波输欧机电产品频被误伤。通过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误通报的原因包括贸易原因、技术壁垒和检测标准不一致等。宁波的传统产品由于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不断冲击着欧盟当地的制造业。面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出于缓和内部矛盾、转移贸易风险等方面的考虑,部分欧盟国家正在使用通报这一“利器”对我出口商品进行制裁。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有69%的误通报案例涉及小家电、低压电器和灯具这些支柱行业。并且部分企业已受到欧盟官方的持续关注,宁波一家企业生产的电源插座就连续2次遭到西班牙通报。
原因多样出口受阻并非偶然
贸易各方忽视进口国对特殊产品的特定要求是导致宁波出口企业遭到欧盟通报案例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涉案企业进行走访调查,检验检疫部门发现宁波的生产企业基本上以贴牌、代工模式为主,产品质量要求仅凭与国外客户和中间商的相互约定,多数企业将CE认证视为进入欧盟的敲门砖和通行证,对于特定要求仅有部分规模性企业能真正掌握,未能完善建立目标市场强制法规或标准的收集渠道。而国外客户和中间商也经常未能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条款,往往仅凭外观、功能验收发货,这种与不能满足进口国特定要求的情况注定出口企业将遭到更多的欧盟通报。
及时调整加速走出被动局势
面对来自欧盟的通报呈不断增长态势,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企业要转变产品质量观念,摒弃被动依赖进口商传达国外市场技术法规信息的陈旧做法,主动加强欧盟法规标准的研究,重视产品安全性能,积极应对贸易风险。出口企业要及时跟踪欧盟成员国标准及监管最新动态,严格按照目的国的标准和法规要求生产,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关,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出口企业应当参照通报和退货中涉及的敏感焦点问题、高风险质量安全项目提前加以改进或管控,及时改进生产工艺,转变生产模式,尽可能降低出口贸易的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