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TBT应对 > 有害化学品渐成出口轻纺产品质量安全新焦点

有害化学品渐成出口轻纺产品质量安全新焦点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时间:2014-12-10

  近日,欧美市场连续对我国出口的纺织及皮革类轻纺产品发布不合格通报,今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轻纺产品被欧盟和北美市场通报的不合格案例已达136起,儿童服装和人造革更是因增塑剂和短链氯化石蜡等化学危害被密集召回,案例达到40起,已经成为继绳带和小零件问题之后我国出口轻纺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新焦点,国外市场对该问题也日益关注,继续引起企业重视。

  种类扩大、限量加严成欧美纺织品法规新趋势

  随着市场消费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德国等为代表的欧盟成员国对于玩具、服装、鞋靴等消费品中的有害化学成分日益关注,特别是儿童用品中的增塑剂和重金属、纺织品中的禁用偶氮染料和DMF(富马酸二甲酯)、皮革制品中的SCCP(短链氯化石蜡)和六价铬等更是成为消费品不合格的通报焦点,针对此类物质的抽查也不断加严。禁用偶氮、DMF和SCCP等有害化学品也相继被列入欧盟REACH法规的限制清单,限量也不断趋严。以“六价铬”为例,由于对环境和消费者的危害,欧盟2002/231/ECC早就对授权使用生态标签的消费品制定了六价铬10mg/kg的限量,而随后的修订版2009/563/EC则进一步要求限量小于3mg/kg。在丹麦、德国等国的推动下,2014年3月,欧盟正式发布新规(EU)No 301/2014,要求与皮肤接触的皮革制品中的六价铬含量不得超过3 mg/kg。新规将于2015年5月强制生效,管控将达到最严苛的程度。随着消费品安全环保的监管不断强化,此类通报抽查日趋严格,企业需引起重视。

  化学品屡屡超标成我国纺织品通报元凶

  近年来,我国出口欧盟的轻纺产品被国外官方抽查不合格案例居高不下,涉及的产品类别不仅包括敏感的儿童用品和玩具,针对常规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的通报也呈增长趋势,因质量问题被国外媒体炒作的事件屡屡发生,已对我国消费品的国际声誉带来不利影响,应对压力巨大。从通报召回的具体信息来看,2014年1-11月,我国出口轻纺产品被欧美发布不合格通报达到857起,其中涉及化学品危害的通报达314起,占到总量的36.6%,(通报数量同比增长19.8%,所占比重同比增长32.8%),涉及增塑剂、多环芳烃、五氯苯酚等十余类有害物质,其中玩具及儿童用品的邻苯增塑剂、鞋靴产品的六价铬和人造皮革制品的短链氯化石蜡成为通报量最大的三类有害化学成分,占到化学品危害通报总量的88.5%。通报高发一方面表明我国不少出口企业仍然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如邻苯增塑剂早已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法律法规所严格限制,但出口玩具等敏感商品仍频频被检出高含量的DEHP等物质,另一方面也表明广大中小企业的生产加工环节存在较大安全漏洞,如出口鞋靴制品的六价铬问题高发就与鞣革工艺落后密切相关,企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严控管理链消除有害化学风险

  以玩具、服装、鞋靴等日用消费品出口量大,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消费品站稳发达国家市场的根本保证,企业应高度重视日益严苛的绿色壁垒的应对。

  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出口企业:一是加强目标市场的技术贸易措施搜集管理。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对消费品有害化学品的要求有一定差异,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务必与客户明确市场和质量要求,对于同类产品发生过通报案例的情形更应和客户加强沟通,提前防范,以免出口后被通报召回产生经济纠纷。二是完善原辅料管理。一是在采购环节严把环保关,杜绝风险较高的有害化学品进入生产链,二是改进生产工艺,杜绝在生产环节中使用禁止使用的有害化学助剂,从源头减小不合格风险;三是严格落实产品出厂检测管理。出口企业应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对于涉及新工艺、新原料的出口消费品务必要依据市场国家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必要的第三方检测,特别是对出口德国等敏感国家的消费品,应适当增加相关高风险化学成分的单独测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字: 增塑剂  重金属  检测  贸易壁垒 

QQ:2804879579
检测通手机版,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