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中国出入境检疫检疫协会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 | 日本厚生劳动省 | 世界卫生组织
欧洲食品安全局 | 食品法典委员会 | 英国食品标准局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 | 美国化学安全和危害调查局 | 国际标准化组织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 韩国认可认证局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时间:2015-05-11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不可回避。随着人类需求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进步,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运、烹制水平日益提高,与食品相关的加工设备、包装容器、盛放器皿等食品接触材料的发展也随之日新月异,在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这些食品接触材料所含化学物质的迁移风险层出不穷。必须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做好控制,进行有效监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职能部门的普遍共识。我国作为全球食品接触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和输出国,每年出口食品接触产品约100亿美元,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浙江两省的出口量最大,主要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欧盟地区。
欧盟是国际上制定食品接触材料方面法律法规体系最为完整的区域,也是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最重要的出口区域之一。为实现从“农场到餐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目的,并积极应对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欧盟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统一完整的食品接触材料控制法规体系。
欧盟通常在口岸和市场两个环节对食品接触产品进行查验抽测,若检测结果不合格,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并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告参与该系统的32个成员国,以及不合格产品出口国。通过对RASFF系统的相关信息分析,可以较为准确掌握我国出口欧盟食品接触产品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
根据对2014年度欧盟网站RASFF Portal公布的通报信息统计分析,2014年欧盟对中国通报食品接触材料案例共152起,与2013年的154起基本持平。2014年欧盟对华通报案例数占其对全球通报总数(184起)的82.61%,较2013年69.06%的比例上升了超过13个百分点。
从产品类别分布分析:2014年度RASFF通报产品主要分为塑料餐厨具、金属餐厨具、玻璃餐厨具、纸餐具、陶瓷餐厨具、木质餐厨六大类,其中通报较为集中的是塑料餐厨具与金属餐厨具,这两类产品的通报占总通报数的93.42%。
从通报国家分布分析:2014年度RASFF通报涉及国家17个,少于2013年20个,其中以意大利、捷克、德国、波兰、西班牙、英国6国为主,该6国发布通报数占比总通报数高达81.58%。其中意大利通报数最多,共81起,占总通报数的53.29%。
从通报项目分布分析:2014年度RASFF通报的原因,主要为产品安全卫生项目检测不合格、感官检测不合格等;而安全卫生检测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重金属、初级芳香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总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有机挥发物超标等。
近年来,我国检验检疫部门依托自身技术专长,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关应对欧盟技贸措施影响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跟踪,及时掌握国外法规和标准动态,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法规、标准的收集、研究机制,第一时间给企业提供信息,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是指导企业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已经调出法检目录的背景下,出口市场混杂,产品良莠不齐,企业更加需要从产品源头把牢质量关,不盲从进口商;要加强合同评审、产品设计和原辅材料检验等环节的控制,确保出口产品质量。
三是根据对国外技贸措施对出口影响的调查分析,组织对案例涉及企业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对企业因不熟悉国外法律法规标准导致的通报行为,检验检疫部门要求企业加强国外法律法规学习,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充分理解相应产品欧盟标准要求;对企业由于随意选择材料、产品工艺质量原因导致的国外通报,检验检疫部门要求企业规范产品原材料控制管理,优化产品工艺,统一质量控制;对于欧盟通报信息有疑问、有错误或调查无果的情况,向欧盟官方通报反馈疑问、错误信息;对通报反应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加强行业宣传,规范行业质量控制,提升行业质量控制意识和水平;对通报反映出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罚,并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
随着技术性贸易措施内容越来越广泛、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新的风险点层出不穷,监管部门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加强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对2013年和2014年通报案例分析发现,部分通报超出法规依据要求的范围。如欧盟层面并未发布针对金属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而成员国层面的法规,如意大利部长令DM 21/03/73 e smi仅对铬、镍、锰等元素迁移量进行了限量要求,并未对其他金属元素迁移量规定限量要求,但在通报中却频频出现通报钴、铅、锌、铜、铁迁移量超标的情况。由此可见,欧盟成员国对食品接触产品的监管并不局限于已发布的法律法规,也可能根据相关评估报告,确定对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下判断、并采取撤市等强制性手段。这类通报应对起来相对被动。政府监管部门有必要依托技术机构,加强风险评估和预测,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加强技术沟通。一方面是加强检测方法交流,以便更好评估产品是否已满足欧盟规定要求。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尚未成为法律法规控制内容的风险评估,并研讨其适用性和普遍性。三是健全我国食品接触产品的标准体系、检测方法,加速我国食品接触产品标准体系、检测方法与欧盟衔接,进一步完善国内现行法规、标准体系,使之有利于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四是加强对高风险产品与高风险市场通报的动态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断提高国内企业对该类产品的出口把关控制力度和水平。
外贸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原因大致为:一是出口企业对产品安全质量要求了解不充分,未按输入国强制性法规标准组织生产;二是出口生产企业工艺技术能力薄弱,对于材料选择和工艺技术控制缺乏有效方法;三是部分外贸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安全质量意思淡薄,对国外强制性技术法规要求不够重视。在此,特意要针对企业方面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供应商管理,重点把好原料关。大部分食品接触产品生产企业对生产原料的加工仅涉及到吹塑、注塑、装配等过程,基本不影响产品的化学性质,因此对原料的管理就成为控制成品安全卫生项目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二是加强对产品特性研究,重点监控关键控制点。不同的工艺和生产助剂的选择都会对食品接触产品的元素迁移量产生明显的影响。生产企业要对关键工艺进行重点监控,确定关键控制点,编制管理文件并有效实施,各质控点要按相关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作记录。三是重点研究通报敏感国家的技术法规和要求。以意大利为例,该国对不锈钢中铬、镍迁移限量比其他国家要严格得多,这也是我国遭欧盟通报的金属制品中,出口意大利的产品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之一。因此,相关出口生产企业应当重视对意大利相关技术法规和要求的收集,积极与意大利客户联系,了解意大利对金属制品的相关限量要求,严格原料控制、改进生产工艺,使产品质量满足进口国的要求。四是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