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TBT应对 >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纺织服装业如何应对?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纺织服装业如何应对?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纺织导报 时间:2015-07-27

  对纺织品服装的应用领域而言,应被纳入监管范围的主要有害物质已被基本确认到位。但基于买家的原因,随着SVHC清单的不断扩容,针对供应商的产品检测需求会有显著的增长,产品的综合成本将随之上升。

  针对有害物质进行监管最具操作性的依据是REACH法规附件XVII,通过测试的方式直接判断有害物质是否超过了限量标准。如果不达标,则采用退运、销毁、整改、通报、召回等方式避免对消费者造成损害。但对SVHC的监管要求,目前还只是规定对生产或进口的物品中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和一定量时,生产商或进口商必须履行申报和提供相关信息的义务,但并不会面临直接的法律后果。至于已被列入附件XIV的需授权使用的物质则另当别论。

  尽管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开始复苏并呈现回升势头,但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传统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虽然在短时期内中国的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难以撼动,但因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而引发的产业转移、订单转移、市场份额下降等趋势已经显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幅已经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目前,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贸易中,针对纺织品服装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可能被使用、滥用或误用的有害物质的管控已经达数十个类别的数百种物质。但最常见的项目包括禁用偶氮染料、甲醛含量、pH值、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邻苯二甲酸醋、致敏性分散染料、铅和镉总量、六价铬、镍释放量、五氯苯酚、有机锡化合物等,其中禁用偶氮染料为必做的项目。

  中国在纺织服装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特别是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研究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标准化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立体化监管网络。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绿色供应链管理仍以检测监控为主要手段,从本质上讲仍属“末端监管”、“治标不治本”,以立法的方式从源头上加强监管的行动相对滞后,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使用、误用甚至滥用这些有害物质的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上各相关行业的有害物质监管标准化工作发展不平衡,由于行业性质的限制和供应链上各个相关行业的利益博弈,上下游之间尚未形成合力。在检测技术标准化方面,信息不通、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技术不统一的问题突出。而在有关通过立法方式(如强制标准)从源头上强化对有害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控方面,下游行业充满期待,但却无能为力,而上游行业却由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步履缓慢。

  有相当一部分国内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由于意识、信息、知识、技术和装备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国际纺织品服装绿色消费潮流的发展态势反应迟钝,对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对产品的生态安全和生产过程的环保意识淡薄,对绿色纺织产品的开发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有效的技术能力,在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中对有害物质的管控意识淡薄、没有预案、措施不到位、承担着较大的风险,甚至单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明知可能存在有害物质误用或滥用的风险的情况下,心存侥幸心理,放任违规产品进入国际和国内市场。以至于在通关和市场抽查中,因检出有害物质超标而被召回、销毁、退运、索赔的案例时有发生,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提升风险意识、强化信息采集、沟通与管理;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立法,从源头上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管控;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和强化上下游及相关产业标准化联动协调机制;企业应成为强化有害物质实际有效管控的主体;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有害物质的替代步伐。

关键字: 纺织品  出口  技术壁垒 

QQ:2804879579
检测通手机版,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