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中国出入境检疫检疫协会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 | 日本厚生劳动省 | 世界卫生组织
欧洲食品安全局 | 食品法典委员会 | 英国食品标准局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 | 美国化学安全和危害调查局 | 国际标准化组织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 韩国认可认证局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中国纤检 时间:2015-10-27
摘要:
针对国内羽毛羽绒检测标准中的含绒量定义及区别进行解读,并对目前我国羽毛羽绒含绒量不均、质量状况、蓬松度、清洁度、耗氧量、微生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羽毛羽绒;含绒量;蓬松度;清洁度;耗氧量;微生物
1 含绒量
1.1 不同标准对含绒量的定义不同
1.1.1 行业标准FZ/T 81002、FZ/T 80001对于含绒量的定义
FZ/T 81002对含绒量的描述如下:“3.13含绒量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其相应的方法标准FZ/T 80001明确了含绒量的计算公式:
式中:mz——绒子质量,g;ms——绒丝质量,g。
FZ/T 81002中对于绒子的定义为“3.3绒子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损伤绒的总称”,对绒丝的定义为“3.4绒丝从绒子和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
1.1.2 GB/T 17685、GB/T 10288对于含绒量的定义
GB/T 17685经修订后,取消了“含绒量”的定义:“本标准与GB/T 17685—1999相比变化如下:—本标准取消了‘含绒量’的定义”。修订后的GB/T 17685对与含绒相关的名词有绒子含量、绒子、绒丝等,相应的定义分别为“4.1绒子含量 down content羽绒羽毛中绒子的百分比”、“4.2绒子down 包括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损伤绒”、“4.7绒丝down fiber 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与GB/T 17685相应的方法标准GB/T 10288明确了绒子含量、绒丝含量等挑拣步骤和计算过程,
1.1.3 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关于含绒量的区别
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对于绒子、绒丝的定义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行业标准中的含绒量是绒子和绒丝的总和,而国家标准中绒子含量就单指绒子所占的比重。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行业标准,对于国家标准使用较少。主要原因,一、企业习惯了使用行业标准,对于国家标准的了解和认识较少;二、目前较常用的羽绒服装标准GB/T 14272所引用的是FZ/T 81002、FZ/T 80001这两个标准;三、羽绒服装中的标识注明的是含绒量,而非绒子含量。
1.2 羽毛羽绒含绒量不均匀问题
羽毛羽绒的不均匀是存在的,主要是因为绒子、绒丝、杂质、毛片等的质量不同,容易产生各成分分布不均,因此羽毛羽绒标准均规定在测试前进行混样和缩样,且混样和缩样的过程中应确保样品中的各成分分布均匀。对于大毛片多的样品,更不容易混匀和造成样品不均匀问题。针对这种样品,建议在测试时,增加称取的样品质量。
1.3 目前羽绒质量状况
自2009年底以来,羽绒价格一路飙涨,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质量低劣的羽绒产品。以前90%的鸭绒、鹅绒已较少见,取而代之的多数是含绒量为60%、70%、80%的产品。且目前的产品中,多数质量低劣,主要的问题是朵绒较小,未成熟绒多,羽丝,杂质含量高、微生物超标;还有一些厂家把羽毛粉碎后掺进绒里以提高含绒量;部分产品放置时间较长,由于存储时间较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大部分已经腐烂的羽绒也被重新推向市场。
不同地区的羽绒质量也是不同的,目前世界的羽绒产量中,大部分来自中国,但世界上最好的羽绒却产自北欧与加拿大,高级羽绒当中,主要产于东北欧丹麦及波兰一带。原因如下:
(1)中国的羽绒多产自南方,而南方的天气气候较暖和,所以其羽绒保温能力相对较低。东北欧丹麦及波兰一带的水鸟长年生长在寒风中,所以其保温能力较好。
(2)北欧与加拿大地区的鸭鹅体型较大,而中国的水鸟体型较小,成熟的水鸟所产的羽绒较为松软,保温更好。
2 蓬松度
羽绒的蓬松度直接影响弹性、温暖和舒适度。蓬松度不达标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含绒量,含绒量的高低,可以体现出蓬松度的好坏。但是含绒量低的羽绒制品,蓬松度不一定不好。
(2)朵绒的大小,朵绒大的产品蓬松度较好,朵绒小的产品一般蓬松度较差。
(3)水洗程度,水洗充分的情况下,羽绒较干净、蓬松,手感舒适,蓬松度较好。
(4)羽丝、杂质的含量对蓬松度也有影响,含量越高对蓬松度越不利。
(5)大毛片多的样品,蓬松度可降低。
因此,具有含绒量高、朵绒大、绒子含量高、水洗充分、羽丝杂质少、毛片小的样品一定有高的蓬松度。
3 清洁度
清洁度的高低也同样影响了羽绒服的质量好坏,清洁度反映的是羽绒填充物的清洁程度。清洁度高,说明羽绒清洗充分,不含较多的油脂和残渣等,同时也能去除较多的气味。如果羽绒填充物清洁度不好,羽绒服在穿着的过程中就容易使羽绒中的脏物渗透到服装表面,特别是油脂的渗透容易在服装表面形成油渍痕迹,而且不易清洗,这也是常见的消费者投诉问题之一。因此羽绒的清洁度是羽绒服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洁度测试问题。目前国内用于检测水洗羽毛羽绒清洁度的标准有国标和行业标准。两个标准规定的振荡次数分别为30×150、4500~5000,但是部分羽毛羽绒产品在标准规定的振荡次数下,并不能振荡充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羽毛羽绒的清洁度。
人员视力差异的影响。在两个清洁度的测试方法中,对于观察双黑十字线问题,人员的视力对结果有影响,特别是当样品处于合格边缘时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视力越好,更能看清双黑十字线,其测定的清洁度值更高。因此,为使不同机构测定的清洁度目光统一,应在标准中再明确人员视力。
4 耗氧量
羽绒中的耗氧量与羽毛羽绒中的微生物存在一定的关系,反映的是好氧性微生物由呼吸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的量。羽毛羽绒限制的四种微生物中,除了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其余三种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沙门氏菌均为好氧性微生物。因此标准规定,若耗氧量超过10mg/100g时需检测微生物[1]。
但是耗氧量超标的产品,不一定是由微生物不合格引起的。经过实验室多年来的检验检测工作实践积累,部分羽绒产品的耗氧量超过10mg/100g。将这部分羽绒产品经微生物检验,未发现微生物不合格现象。经分析发现, 此部分产品可能是添加了一些整理剂或后处理剂,因这种化学物质能与高锰酸钾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造成测试过程中耗氧量超标。因此,GB/T 17685—2003对于耗氧量作了明确的注释:“耗氧量超过10mg时,对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微生物指标合格,此项可视为合格。”
5 微生物
羽绒标准中要求进行检测的四大微生物——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孢杆菌及沙门氏菌。四种微生物中,只有沙门氏菌是易致病细菌,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达几万种之多,其中致病微生物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孢杆菌,通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及排泄物中,食品中也是少量存在,甚至在罐头中也有。
1998年9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标准EN 1884—1998《羽毛羽绒检验方法——微生物状况检测》,规定了羽绒微生物的检测方法。随后的EN 12935—2001《羽毛羽绒——安全要求》,规定了羽绒填充料中四种细菌的限量要求,并说明:耗氧量超过20mg/100g时,才检测微生物,如低于20mg/100g,则不需检测。而我国标准规定耗氧量超过10mg/100g时,需要做微生物检测。
羽绒羽毛经过正常的加工过程完全可将致病菌杀灭。标准规定的四种微生物均不耐高温,沙门氏菌在70℃的环境下2min即可灭活,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孢杆菌在120℃高温条件下20min可完全灭活。经过实验室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发现,试验中最常检出超标的菌为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孢杆菌。原因可能是,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孢杆菌的灭活需较高温度,厂家为了追求利润,节约灭菌成本造成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孢杆菌灭活不完全,也可能是运输、储存的过程中二次污染造成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