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中国出入境检疫检疫协会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 | 日本厚生劳动省 | 世界卫生组织
欧洲食品安全局 | 食品法典委员会 | 英国食品标准局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 | 美国化学安全和危害调查局 | 国际标准化组织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 韩国认可认证局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中国纤检 时间:2015-12-08
1前言
织物透湿性是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人体、服装、环境这一复杂系统中,人体的热湿舒适性取决于自身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平衡。人体除了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向周围环境散热外,还通过人体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散失热量。如果水蒸气能通过服装系统及时扩散到周围环境,人体才能感到舒适,如果服装阻碍水蒸气的通过,使人体皮肤与服装之间微气候中的湿度增大,水蒸气将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冷凝成水,使人感到黏湿、发闷等[1]。
目前,国内标准中对纺织品透湿性能的检测主要有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GB/T 12704.2—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蒸发法》两种方法,其原理是将杯中盛有干燥剂或蒸馏水,杯口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放置于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透湿杯质量的增加值或减少值,计算试样透湿率或透湿量。吸湿法,即干燥剂正杯法,测试范围较广,也是国内检测机构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方法。蒸发法,包括正杯蒸发法和倒杯蒸发法,主要用于防水透气类织物的测试[2-3]。
在日常大量检测过程中,采用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虽然标准规定了粒度0.63mm~2.5mm[4],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无水氯化钙干燥剂对试验的结果影响较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合格与否[5]。本文选取了目前各个检测机构常用的无水氯化钙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粒度的无水氯化钙对织物透湿率的影响。
2试验
2.1无水氯化钙干燥剂的选择
目前检测使用的无水氯化钙主要是天津致远化学试剂厂、广州化学试剂厂、连云港广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用标准规定孔径为0.63mm和2.5mm的筛子筛选后,用游标卡尺对其粒度进行测量,其粒径尺寸规格分布见表1所示。
2.2试样的选择
本试验选取3种日常测试较多的织物种类,规格如表2所示。
2.3试验结果与分析
按照标准要求取样,分别向透湿杯内装A、B、C三类烘干后的无水氯化钙干燥剂,重量约35g,干燥剂高度距试样下表面位置3.8mm~4.2mm(粒度不同,35g干燥剂距试样表面的距离不一样),如图1,然后按照标准要求操作。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温度38℃,相对湿度90%,平衡1h后,3种干燥剂的表面如图2。
冷却称重后,轻微振动试验杯,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经过试验时间1h后,3种干燥剂的表面如图3。根据前后两次的称重结果计算织物的透湿率,见表3。
1)从图1可以看出,平衡1h后,C类干燥剂吸附能力最强,表面明显有水珠现象;B类干燥剂表面有粘连现象,未出现水珠;A类干燥剂表面亦出现粘连现象,较B类轻微许多。
2)从图2可以看出,试验1h后,C类干燥剂表面水珠明显增多,覆盖整个表面;B类干燥剂粘连现象更加明显,表面形成类似于一层保护层;A类干燥剂表面粘连亦明显,但因为粒度较大,表面未形成保护层,仍可清晰看见底层干燥剂颗粒。
3)从表3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C类度干燥剂的试验结果都较大,B类结果略大于A类结果。从粒径规格分布来看,A类干燥剂的粒径处于4mm~8mm之间,大于标准要求的0.63mm~2.5mm,B类干燥剂的粒径范围为1.9mm~2.5mm,C类干燥剂的粒径范围为0.63mm~1.10mm。B类和C类是符合标准要求,但两者之间的结果相差较大,3种布样试验结果相差分别为40.3%、11.0%、13.8%,而A类虽然超出标准要求,与B类相差分别为2.8%、6.6%、6.7%。
4)在试验过程中亦发现,平衡1h后,干燥剂因吸水表面形成类似于保护层现象,对进一步吸附水蒸气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一种类的干燥剂试验时,按照标准要求,振动会让保护层破裂,有助于试验1h时进一步吸附,试验结果明显大于未振动的样品。
3结论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无水氯化钙的粒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国家标准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中干燥剂粒度要求0.63mm~2.5mm的范围过大,同样品之间的结果相差超过10%,建议进一步缩小无水氯化钙干燥剂的粒径范围,以减小各个检测机构之间试验结果误差。
参考文献:
[1]张微,郁崇文.纺织品透湿性的测量方法及其指标比较[J].纺织科技进展,2007,(6):67-68.
[2]黄建华,钱晓明.织物透湿性测试方法的比较[J].纺织学报,2008,29(8):45-47.
[3]袁志磊,陆维民,杨娟,等.纺织品透湿性的透湿杯测试方法比较[J].印染,2012,(2):40-42.
[4]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S].
[5]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S].
(作者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文/葛明 叶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