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 印度进口产品强制认证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和应对

印度进口产品强制认证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和应对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WTO检验检疫信息网 时间:2015-12-03

  一、印度BIS认证及进口产品强制认证制度简介

  印度为统一产品监管标准和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于1955年开始推行产品认证制度。按《1986年印度标准局法》(The BIS Act, 1986),印度的产品认证实行自愿认证原则。但考虑到公众健康和安全及大众消费等因素,印度政府通过发布即时法令,对特定产品实施强制认证,旨在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有质量保证、安全可靠的产品。凡列入强制认证的产品,都需按印度产品标准获得产品认证证书,并在产品上按规定要求施加ISI认证标志,才能进入印度市场。

  进口产品认证项目开始时属于自愿认证,但2004年1月28日,印度商工部外贸总局发布29号通告,规定凡是进口属于印度标准局159种强制进口认证产品范围内的产品,外国生产商或印度进口商必须首先向印度标准局申请进口产品认证证书,海关依据认证证书对进口货物放行。目前,根据印度标准局官网资料显示,仍有9大类90种产品在强制性认证目录清单内,产品主要包括水泥、家用电器类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柴油机、压力油炉、汽车零部件、钢瓶、阀门及调节器、医疗设备和钢及钢制品。

  BIS的产品认证模式大致如下:1、对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初次检验和评定;2、样品检测,确认合格后发证;3、认证后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及对工厂和市场上抽取样品进行检测,来决定产品是否与印度标准一致。

  二、国外生产商申请BIS认证的大致流程

  (一)申请。根据BIS认证的规定,国外生产商在完成相关文件资料准备,使用专用的申请书向BIS新德里总部申请认证之前,自身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国外生产商须经印度储备银行许可在印度设有联络处或分公司,该联络处/分公司要遵从BIS所有的法令、章程和规则;

  印度与该国政府签有关于BIS法令、章程和规则以及惩罚规定实施应用的备忘录;

  该生产商在印度指定一个授权代理,该代理根据BIS和国外生产商签署的协议内容和条款代表生产商宣布服从BIS 1986年法令、章程和规则并对此负责。

  简而言之,我国制造商在申请BIS认证时必须先在印度设立办事处或者联络机构或者委任代理人。

  (二)记录。BIS对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文件和资料进行审查,如手续完备,将申请记录在案。申请者须交纳相应的处理费。

  (三)初次检验。BIS指派不超过2人的官员团赴工厂开展初次工厂检验。申请者须承担官员团赴工厂检验的差旅、签证费用等开支及相应的检验费用。

  (四)颁发证书。如果初次工厂检验和测试结果合格,且申请者同意认证后执行BIS认可的检验测试方案并支付BIS标识费,BIS向申请者颁发证书,证书有效期1年。证书授予后,执证者每年要支付标识费以及证书年费。

  (五)认证后监督。BIS通过对执证人的常规监督和对工厂、市场上的样品进行突击检查和测试,监督其认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定期检查,从工厂或市场抽取的试样经该工厂检验和独立检测结果满足要求,证书可予以更新。执证者通过提交指定表格向BIS提出更新申请,证书更新费500印度卢比。执证者还需承担样品检验费用。

  三、BIS认证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认证程序复杂,大大增加了我国企业出口印度市场的成本。

  按照BIS认证的规定,外国制造商在申请BIS认证时必须先在印度设立办事处或者联络机构或者委任代理人,也就是说外国制造商不能直接申请BIS认证。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中小企业为尽可能节省出口费用和尽快通过BIS认证,都会选择委托一家由进口商“推荐”的、在受理国外制造商申请BIS认证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印度代理机构办理BIS认证的相关手续,即使需要为此支付一笔高额的代理费用。该规定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制造商的无谓出口成本。据某出口企业反映,该公司用于办理BIS认证的代理费用折算后和每台出口产品的净利润持平,有时候甚至超出了每台出口产品的净利润,我国一些制造商已沦为印度代理机构的“打工仔”。

  此外,为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印度方面会要求通过BIS认证的出口企业提供一份银行出具的担保证明,证明该出口企业已在银行存入了一笔资金,作为出口产品的质量保证金。据某出口企业反映,该公司这笔质量保证金约为一万美元左右,存入银行后即被冻结,且银行出具的担保证明有效期一般仅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需要每年向银行申请重签,非常烦琐。

  另外,我国制造商在申请BIS认证时,由于样品测试等环节均在印度本土进行,而相应的费用则需由出口制造商承担,上述举措进一步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印出口的成本。

  (二)认证周期冗长,大大延滞了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的时间。

  前文已述,由于BIS认证规定的一系列针对外国制造商的苛刻要求,加上印方在检测认证过程期间的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商申请BIS认证的时间周期,大大延滞了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的时间。据某出口企业反映,该公司历时3年才通过印度BIS认证,较目前申请CB、GS、CE、CCC等国内外主流认证的周期存在巨大的延迟。此外,由于证书的有效期只有一年,即使最终能通过延期申请,也只有两年的有效期,且制造商需要承担期间产品测试、延期申请等全部的费用。

  目前,很多出口企业为避开印度BIS认证,被迫以进一步降低价格的方式向印度出口散件或零部件,由进口商在印度本土再重新进行组装。然而,由于管理差距、配套产业链不完善、熟练工人缺失等原因,重新组装的成品往往与我国直接出口的整机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在影响进口商和最终消费者信心的同时,也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商品对印度市场的出口增长。

  (三)认证信息不透明,针对国外制造商,尤其中国制造商,特别明显,大大增加了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的风险。

  据某企业反映,该公司在申请BIS认证时,为提供产品已经经过本公司自检、符合印度产品标准的材料,多次向BIS申请购买相应的产品标准,均未得到回复。最终,还是由进口商提供相应标准的复印件。

  又如,据某企业反映,BIS在受理认证证书的延期申请时,要求该企业提供由中国官方部门出具的上一年度出口印度该类产品的数量证明,以确定需要向BIS缴纳的标识费。该企业表示这与国际通行的由出口企业按照实际出口使用标识数量进行申请和缴费,进口国监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管和核实的做法相悖,并多次到印度BIS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却发现很多链接都无法打开。最终,在该企业的强烈质疑和代理机构的“协调处理”下,BIS接受了按企业自行申报的出口印度产品数量确定标识费的做法,但未给出相应的解释。

  再如,近些年来,印度还先后以各种理由将中国玩具、轮胎、电力设备、钢及钢制品、电子和信息技术产品等出口印度优势产品纳入了进口产品强制认证清单,使我国制造商遭受了重大损失。

  此外,由于印度经常不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则,不及时甚至不主动向WTO组织各成员国通报技术性法规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大大增加了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的风险。如在2010年,印度向WTO通报将实行轮胎强制认证制度。在通报中,印度标准局称,新规征求意见已经结束,将在印度官方公告上公示120天后立即实行。由于新规实行没有缓冲期,而且必须到印度标准局指定的机构——印度公路运输中央研究所进行测试,世界主要轮胎生产国均表示这将给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认证带来很大困难,间接造成不平等竞争。

  四、意见和建议

  (一)在目前正在举行的RCEP谈判和其它国际组织中,联合其它对印度贸易主要国家,敦促印度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改革各项技术法规及其做法。简化BIS认证的程序,缩短BIS认证的周期,增强BIS认证信息的透明度。

  (二)积极与印度BIS开展认证认可等方面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推动达成双边的互认及合作。

  相关连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目前,第八轮谈判已经结束。在关于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原产地规则、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STRACAP)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方面,各方已经达成了一个初步框架,并形成了相应的章节案文。根据计划,今年8、10月份还将举行两次谈判,并在年底达成初步共识。

关键字: BIS认证  印度认证  认证周期 

QQ:2804879579
检测通手机版,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