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 中国环境报:绿色壁垒 拦路虎还是加速器?

中国环境报:绿色壁垒 拦路虎还是加速器?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3-01-02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后,尽管已经达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人们日益认识到,如果发展中国家也采取发达国家以往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整个地球将无力承载。于是,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国际谈判希望尽快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轨道,另一方面希望采用绿色贸易壁垒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环境,保护本国经济,倒逼发展中国家求变。

  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的第二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比较论坛上,中欧双方就全球范围和国家范围内社会生态问题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展开了探讨。

  绿色壁垒影响了谁?

  绿色贸易壁垒应用广泛,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以“碳关税”为代表的绿色关税最为引人瞩目。

  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将所有在欧盟境内起降的国际航班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随即,23国联合签署《莫斯科会议宣言》,抵制航空碳税。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委员会已经在11月中旬宣布暂停一年将往返欧洲的航班纳入碳排放交易计划(ETS)。尽管目前这一措施在多国联合抵制下暂缓实施,不过,欧盟提出他们不会放弃将航空业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如果一个国家实施了降低航空碳排放的“同等的措施”,这一国航班可以免交碳税。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说:“欧盟强征碳税的原因,是国际气候谈判推进艰难,曾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减排机制《京都议定书》命运多舛,在美国、加拿大相继退出《京都议定书》,日本、俄罗斯先后宣布不再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的背景下,尚留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的欧盟的确是最有发言权的附件1国家。”

  美国是当今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且至今未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更没有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指标。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而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为世界总排放量的25%,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44吨,远远高于中国的人均0.74吨。但美国认为,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现有规定,一旦签署,美国将不得不限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发展,加强减排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这将成为巨额成本,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却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发达国家针对本国环境问题制定的环境法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措施,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设置了重重障碍。

  2009年底,美国众议院通过征收进出口产品的“边界调节税”法案,其实质就是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发达国家认为,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各国不仅有责任保证主权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不至于损害本国环境,而且有责任不致损害他国的环境和属于国家管辖以外地区的环境;进而任何国家有权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禁止污染环境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减少或消除破坏环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例如,欧盟从2000年7月起,提高了进口茶叶的安全及卫生标准,对其中农药残留检查极其严格,比原标准高出100~200倍。又如,日本对进口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30.5%;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要求进口花生中黄曲霉素含量不得超过20%;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等。

  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制定严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而且其标准不仅针对最终产品,还要涉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包装、使用和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实质上导致了一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由国家的内部事务转向环境法律“越境管辖”的情形。

  随着国际多边环保合作和国际环保机制的不断发展,为一国单边主义环境保护机制的推行提供了广泛的法律空间,加剧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

  如何识别绿色贸易壁垒的善与恶?

  从进口国制定和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机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有善意与恶意之分。

  衡量一个绿色壁垒是善意还是恶意,至少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制定目的。如果其制定的目的是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就具备了善意的主观要件;反之,假如其制定的目的在于以自己的技术优势排斥他国的产品进入,那么它便具备了恶意的绿色壁垒的主观要件。其二是客观性。即其是否符合GATT长期以来确认并被WTO所传承的非歧视原则。由于有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这面冠冕堂皇的旗帜,发达国家通过推行恶意的绿色壁垒,不但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竞争优势,还可以获得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的美誉。

  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在设置恶意绿色壁垒方面乐此不疲。但是恶意绿色壁垒严重违背了WTO的基本原则,极大地破坏和扭曲了公平贸易的理念,因此,这种壁垒应该受到世界范围的抵制和讨伐。

  善意的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国际社会通过建立国际组织、订立国际公约、协定及规则、推动共同行动计划、发表宣言等形式形成的多国合作解决机制对国际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例如,《关于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署,使原使用氟利昂的制冷设备、冰箱、各类化妆品等逐步退出市场。响应国际社会防止全球气候异常恶化倡议,美国、德国近年已停止了对热带木材的进口。

  又如,日本1991年颁布了《回收条例》,1992年颁布了《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德国1992年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法令》;奥地利从1993年10月开始实行新的包装法规;丹麦则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软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容器,否则拒绝进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标准组织(ISO)倡导下,环境标志运动逐步兴起,促成了国际上一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浪潮,形成了一个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各个环节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迫使企业努力去通过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获得环境标志,以增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需要构筑我们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吗?

  目前,实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涉及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广,直接影响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易。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深受其害。

  截至2009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以碳关税10美元/吨计算,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等八大高碳产业的税负共计108.5亿美元。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刘小川教授的测算,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如果美国对我国进口的产品征收30美元/吨的碳关税,将会导致我国出口总额下降0.715%,进口总额下降0.021%;如果碳关税提高一倍达到60美元/吨,出口总额就会下降1.244%,进口总额则下降0.869%。这就意味着,一旦实施碳关税,中国的出口商品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将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

  但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及经济、科技发展的制约,我国没有构筑起自己完善的绿色壁垒制度。就认识上的局限性而言,除了对绿色壁垒缺乏理性认识之外,认为环境不是资源的观念也是导致我国绿色壁垒制度缺失的重要思想根源。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特点,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我国出口产品也以高能源投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面对碳关税问题、能源瓶颈及减排压力,我国必须转变外贸经济增长方式,走绿色贸易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学者们把绿色壁垒定位为发达国家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一种贸易歧视制度,过分强调其虚伪性、不公平性。这给人们造成了只从受害国的角度去看待如何突破绿色壁垒,而忽视了同样作为进口国的我们如何通过建立绿色壁垒制度防范和阻止发达国家的非环保产品输入。

  实际上,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发达国家的专利,它可以为任何国家合法地利用。我们应该尽快克服对绿色贸易壁垒认识的片面性,充分利用这把双刃剑,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己的绿色壁垒制度。这样才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更好地抵制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

  周珂在会上提出:“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要加强国际磋商,积极参与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性气候变化解决机制;苦练内功,实施绿色低碳经济,提升企业行业自身素质;加强碳税、碳交易市场的研究、试点和总结,为构建我国自身的碳交易体系做实践和立法的储备。”

  我国是贸易大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积极促成各国在国际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活动,参与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航空业碳减排体系和全球航海业碳减排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博士后徐岭表示:“一旦绿色贸易成为主流,发展中国家如不改造升级求变,将越来越多地因为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被拒之门外。”

  欧盟之所以敢犯众怒,向如此多的国家叫板,就是仰仗其核心竞争力。此次事件深刻说明,实施绿色经济、追求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发展态势,我国航空业和航海业,甚至是所有的行业都要变压力为动力,对自身进行清洁、绿色、低碳改造,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早日提供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绿色贸易壁垒;同时早日形成先进的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产品标准等,形成自身的绿色贸易壁垒,防止国外不合格行业、企业和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虽然国际上对绿色贸易壁垒仍有争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在贸易和环境问题上仍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绿色贸易毕竟推动了各国绿色消费的兴起,环保标志、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的出现等都标志着绿色产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产品。绿色食品、绿色织物、绿色纸张、绿色冰箱、绿色包装等必将成为国家贸易竞争的新热点。正如专家们断言:“让贸易披上绿装”已是大势所趋,今后的国际贸易谈判必将是“绿色回合”。

关键字: 绿色壁垒  碳关税  GATT 

QQ:2804879579
检测通手机版,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