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中国出入境检疫检疫协会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 | 日本厚生劳动省 | 世界卫生组织
欧洲食品安全局 | 食品法典委员会 | 英国食品标准局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 | 美国化学安全和危害调查局 | 国际标准化组织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 韩国认可认证局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中国台湾网 时间:2013-01-29
华广网今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伍湘陵的评论文章,分析两岸产业合作技术标准如何突破之问题。文章指出,两岸共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可从三方面入手。加快两岸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两岸产业深化合作瓶颈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更有助于提高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规模和层次。
全文摘编如下: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开始从简单的垂直分工模式走上协同发展模式。而在两岸产业合作向纵深拓展过程中,影响两岸产业对接的技术标准问题,目前已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最大瓶颈。产业发展技术标准对产业发展相当重要,可以说谁先制定行业领域中的产业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领先权和制高点。因此,为优化两岸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制度化与机制化的实现,两岸必须要共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以实现两岸产业合作的有效对接,可提高产业本身的竞争力。
当前,两岸产业合作涉及各行业,各行业又分为许多小项,有的甚至多达万项以上,确定两岸各产业合作的技术标准,可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所以要求两岸产业合作过程中找到共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的突破点。从两岸产业合作的进程来看,两岸共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两岸产业主管部门共同协商,确立产业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
这里的顶层设计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两岸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共同协商制定与两岸产业技术标准相关的制度性保障协议或政策。两岸产业体系不完全一致,在产业的管理方法或扶持政策上都不一样,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制度性保障协议规范两岸产业技术标准;二是两岸产业合作过程中还必须设有辅助性机构,帮助两岸完成产业技术标准制定。制定两岸产业技术标准单凭行业领域中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因为其所牵涉的面比较广,如对两岸产业政策的理解、日常化的信息沟通、产业技术标准的规范等都需要一个辅助性的机构来帮助企业。目前,两岸已在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下设立了包括LED照明、无线城市、TFT-LCD、冷链物流、电动汽车等5个领域的先期试点产业合作工作小组来帮助两岸建立机制化的产业合作。
二、鼓励设立两岸行业性组织,处理两岸产业技术标准的日常性问题。
行业性组织在企业与产业管理部门间具有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行业性组织根据两岸企业达成的共识,并由此起草领域中产业技术标准文书,然后交由两岸产业主管部门协商并审定通过。制定产业技术的标准一般先是两岸行业领域中的组织根据两岸产业发展的成熟度,确定现阶段是否有必要制定两岸产业技术标准。如果产业刚起步,并且两岸这一领域合作也才开始,那么制定产业技术标准就有可能对以后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起到限制,反而不利于两岸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已适合产业标准技术的行业,两岸领域中的行业组织可以通过召开会议、研讨会、论坛等形式为制定两岸产业技术标准营造共识。由此可以说,鼓励设立两岸行业性组织,能对两岸共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过程中的相关日常性问题发挥作用。
三、加强两岸产业技术的共同开发与合作。
制定两岸产业合作技术标准的关键是以产业中核心技术的发展状态为主要参考对象,两岸共同加强产业领域中的技术开发肯定有助于两岸共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加强两岸产业技术的共同开发,可以通过技术联盟的方式来实现,从世界上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来看,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了产业技术联盟这一方式来促进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目前,产业技术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对完善产业链、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两岸除了通过技术联盟这一方式来实现产业技术的共同开发,也可创新现有的产业合作模式,将技术共同开发融入到两岸产业合作的链条中来,从而实现加强两岸产业技术共同开发的目的。
由此来看,加快两岸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两岸产业深化合作瓶颈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更有助于提高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