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中国出入境检疫检疫协会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 | 日本厚生劳动省 | 世界卫生组织
欧洲食品安全局 | 食品法典委员会 | 英国食品标准局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 | 美国化学安全和危害调查局 | 国际标准化组织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 韩国认可认证局
http://tbt.testrust.com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13-06-20
“技术是解决经济低迷、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广东省前省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卢瑞华在6月15日的第二届中山大学国际商务论坛上如是说。
该论坛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和时代周报联合主办,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创新与超越”。论坛致力于为政府机构、企业界和学术界提供一个共商全球商务、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高端对话平台。
论坛开幕式上,卢瑞华指出,未来世界经济将会朝着“少数的精英带着大量的人群消费”这一模式发展,技术精英的崛起能更好地拉动消费。
“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出席开幕式的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代周报社党委书记金炳亮则表达了创新对企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金炳亮认为,虽然目前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发展压力大,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同时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看来,推动创新的动力离不开企业对技术标准制高点的争夺,“标准已成为加速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技术标准若被国际性组织接受或采纳,可以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并因此建议跟踪国际工业发展趋势,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中国制造”的标准进入国际标准。
在6月15日的论坛开幕式上,多名学界、政界和商界精英代表进行了演讲致辞,共同就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创新发展与战略、创新体系与环境,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图: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
增速放慢转型赖于自主创新
中国企业转型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多方面的问题。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阶段。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较大可能性在“十二五”末期放缓,“十三五”明显下一个台阶。基于麦迪森数据库和WDI数据库的数据,并按照各种方法预测结果的算术均值,“‘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平均分别为9.1%和10%,‘十三五’分别降至7.1%和7.8%。”
此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又一轮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也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第一季度税收增速水平较低,中央财政收入也同比下降0.8%,而近几年地方债务风险的再度快速累计发展也成为经济发展中让人头疼的问题。审计署2013年第24号公告“36个地方财政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仍有10个地区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而地方经济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土地融资、货币供给宽松、不良贷款率反弹压力加大、影子银行体系过度膨胀等因素的存在使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日益突出。
而从当前所处的整个大的经济环境看,实体经济的发展主要受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外需疲软、要素成本上升、节能环保成本增加、税费负担较重、企业效益难明显好转等因素的制约,尤其在要素成本市场,“2011年,中国和印度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456美元和107美元,中国是印度的4.3倍,这表明,中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而工业用地价格的节节攀升也使得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日益提高。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将告别高增长时代。然而,经济增速的下滑或带来诸多风险,明显影响之一就是就业减少。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模型估计,经济增速每下滑一个百分点,新增非农业就业将减少大约300万。同时,与经济增长下滑相伴出现的还有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减少、对工业盈利能力的冲击和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
赵昌文认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将会逐渐消失,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托于自主创新,同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以后,服务业比重将显著上升,这将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外,这一阶段也容易产生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等社会现象,这些问题使经济转型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选择。
(图: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亚东。)
占领标准制高点助推企业发展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复苏缓慢,跨国间的经贸与投资障碍依然存在等现实因素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严峻。对于制造业总产值占到全球第一的中国而言,如何走出经济低迷谋求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能力?
“大而不强。”这是毛蕴诗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量居全球第一位。然而,从“苹果”利润分布情况看,我国大陆劳工成本只占到了1.8%。
附加值低、缺乏自主研发技术、缺乏自主品牌、与“夕阳产业”承接,这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特点。毛蕴诗根据中国制造业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了“中国制造”的11个类型,包括纯粹的中国组装、有品牌但没有中国芯的中国组装、单纯的中国代工、设计导向的中国代工、一般零部件的中国制造、关键零部件的中国制造等。
毛蕴诗认为,纵观“中国制造”的11个能力维度,它们大部分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企业必须谋求变革。
毛蕴诗以“苹果”如何实现跨产业升级为例,对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实现创新与跨越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苹果”成功的秘诀在于它能够通过全方位创新,涵盖技术创新、高效应用创新资源、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全球整合资源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等多个领域,从而实现跨产业升级。
他认为,中国要想处在“微笑曲线”的两端,首先应该建立起强大的制造网络,提升产业的整体制造能力,通过降低生产投入与消耗,减少成本投入、改进生产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收购海外战略性资产,实现跨越式的能力提升,在这方面,美利达、万象都是不错的例子。在他看来,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形成高端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合资企业为跳板,获取制造和研发经验,这些都是中国创造业实现创新与超越的有利对策。
另外,毛蕴诗还提出,占领标准的制高点对企业发展起巨大作用。他认为,“标准已成为加速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标准的争夺,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直接动力,对于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技术标准若被国际性组织接受或采纳,可以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因此他建议跟踪国际工业发展趋势,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中国制造”的标准进入国际标准。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只有企业转变,国家宏观结构方面的结构调整和转变才能实现。”赵昌文说。
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董事长李志新也结合自己企业的创新实践,发表了他对“企业实现创新与超越”的一些看法。李志新认为,从服装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情况看,由于服装产业本身的特点,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可能是转向土地、人力成本更低的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甚至未来还可能向非洲转移,珠三角服装纺织制造业不得不面对盛极而衰的现状。为了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珠三角服装制造业只能改变传统的模式,沿着“微笑曲线”的两端,增加附加值,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将品牌提高作为提升产业整体价值最为关键的环节,“经过30多年的成长和培育,这是服装产业发展必然的选择”。
企业创新要走“合之路”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随后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对中国经济“升级版”进行阐述。赵昌文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在赵昌文看来,打造经济“升级版”,“改革是第一推动力,创新是根本推动力,内需是直接推动力”,从而创造出经济的可持续、集约、普惠发展。
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短板与优势,迈阿密大学管理学终身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亚东剖析称,要想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中国企业的创新与超越,必须走一条“合之路”。
陆亚东认为,创新是一个产、学、研、政相合的复杂、多元、多层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概括为一个“合”字,包括复合、联合、结合、相合。
在陆亚东看来,“复合”是组合而合,而“联合”则是共赢而合,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紧密的联合,而是松散的联合,它表现为上游跟下游、国企跟私企、政府跟公共平台、资本跟实业等多方面的联合。“结合”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二元理念,它是一种开发式的创新,利用新的创新的结合,能够将短期利润与长期的持续发展、稳定性跟灵活性、内部增长与外部增长的平衡、本土化和国际化、低成本与顾客满意度等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价值。“相合”主要是指情境的相合,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再生产的发展过程,制度相合、市场相合、产品流程渠道相合、时代相合、商业周期等相合,企业才能更快发展。
“合的体系很重要,走‘合’的路,意味着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在有限的资源。‘合’的思路主要不是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而是立足中国能力短板,更好、更快、更超越地利用好国内现有的资源,它需要管理的同步,需要信息系统、文化、人才的到位。”陆亚东强调。
基于对全球服装产业的整体认识,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也进行了创新的尝试。李志新将之形象地概括为三个阶段:“瘦身阶段”,对企业进行整合转变,改变“散小弱”的状况;“健身阶段”,改革和创新组织架构,配备管理人才,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身阶段”,把精力放在发展上,创造了多个纺织创造项目,形成“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的综合发展的现代产业集团。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三步走”的尝试,与陆亚东的“合”理念不谋而合。
“对于商业竞争来说,这是一个复合的时代;从竞争能力讲,这是一个联合的时代;而从企业文化来讲,则是一个相合的时代。”陆亚东表示。